灰泥砂漿塗膜材料施工之探討
灰泥砂漿塗膜材,亦有稱複合塗膜材。彈性水泥是最狹義,最通俗的說法。
灰泥砂漿塗膜材一般在施工上的說法是潮濕面可施工。其實,嚴格上的要求應該是乾燥面潤濕後,方可開始施工。如果以潮濕面可施工的說法:應該是施工面的水份含量不足以影響施工後的成膜,且成膜能達到完全附著乾燥的程度或短暫的潮濕,不積水,且施工後不影響乾燥成膜後的品質。因為灰泥塗膜材是受水泥之水合熱及溫度的影響,水氣揮發而乾燥成膜的。施工後,表面受溫度及氣流的流動而較易成膜。內部則因水份的聚積及塗膜厚度的影響,水氣的揮發較慢,形成了在成膜上「面快內慢」的差異,且若有水份的聚積,會造成樹脂的分解析離,以致成膜之後的材質不均一,且若表面成膜而內部尚未固化,若在高溫下,水份氣化所產生之蒸氣壓,則會形成氣泡,針孔或魚眼的情況。若遇積水則容易滲入防水層內部,且在壓力差之下,造成吸水,反覆的運作下,會劣化防水層,造成防水層的剝離、分解的情況。
灰泥砂漿塗膜材料當依施工面之材質的不同,在配方上或骨材上,針對需要而做必要的調整。然在市場上稱作彈性水泥的塗膜材,大都以水泥為主要固成份的細骨材,另外再搭配細砂、石英砂或些許纖維之成份。然水泥因被樹脂包覆而失去本來的性質而淪為細骨材的作用,但因其成份的關係,遇水後會產生水合熱的現象,故塗膜在一定的厚度上會因水合熱的關係,而形成熱氣的聚積,而產生氣泡、針孔及裂縫的現象。然在水的表面張力作用及沒有水壓和適宜的洩水坡度情況下,露出型的施工,是可以達到最起碼的防水效果。然若是在密蔽式的工法上,因其對底層的追從性和覆蓋層所產生的應力及水份的聚積,水蒸氣的分解,則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產生,防水層的損壞是可以期待的。
灰泥砂漿塗膜材料在施工時,一般的觀念均會在施工面上先塗上一層樹脂當底塗層,待其乾燥後,再塗上第一度本塗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施工法,其樹脂材的乾燥速度較快,且乾燥後,會形成一層透明光滑的樹脂膜,當第一度本塗在成膜前的時間內,不足以溶解乾燥的樹脂膜,使其混合成為一體,故其結合仍是屬機械力的結合。往後在熱脹冷縮及乾濕的循環下,各種物性的不同複雜的應力產生分解脫層是可以預見的。標準的施工程序如是採用樹脂液當底塗層時,當在其欲乾未乾之際,施工者穿上釘鞋,進行第一道本塗層的作業,使兩者溶為一體,待其乾燥後,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或:先潤濕施工面後的第一道底塗層之塗佈材料當以施工處所在之施工時的氣溫來調配樹脂與水及細骨材之適量的比例,攪拌均勻後,靜置約5~10分鐘後,俟物性反應後,再攪拌均勻一次。施作時,為調整適宜的施工性,可酌量添加少量的清水或水與樹脂的混合液來調整其濃稠度。且在適宜的時間內,使用完成第一道底塗層的作業。等待完全乾燥後,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本塗施工時,建議採用薄塗多層次的施作方式。
夾泥砂漿塗膜材料的主要成份為細骨材和水性樹脂。細骨材的主要成份是水泥,然水泥成份中含有水溶性鈣離子是無法避免的。
水性樹脂在製造過程中,會添加乳化劑來促使其轉化,也是無可避免的事實。故乳化製品若長期處於潮濕或浸於水中,造成水解的問題是預料中的事,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所以此系列的產品,只適宜施作在露出型或偶而潮濕的地方,並不適宜施工在常處於潮濕的密蔽層或長期處於積水的場所。